83名文保志愿者寻找冰城“印迹”
哈尔滨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哈尔滨新闻网所有,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这座城市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知道城市的美丽。”昨天,哈尔滨市南岗博物馆召开“寻找城市的印迹”摄影比赛颁奖仪式,同时为83名市民颁发文物保护志愿者聘书,继续发挥文物保护志愿者来自广大基层的优势,为我们的城市文物保护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介绍,哈尔滨市南岗区现有117处文物建筑。为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和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了解与认同,南岗区文化体育旅游局、南岗博物馆举办摄影比赛,邀请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与文物建筑亲密接触并加入南岗区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8月11日是本次活动的结束日。本次活动共征集摄影作品803件,全面展示了城市的沧桑巨变。83名倾情参与活动的热心市民成为首批哈尔滨市南岗文物保护志愿者。在这些热心市民中,有花甲之年的老人,有稚气未脱的儿童,他们按图索骥寻找文物建筑,每到一处都举起右手与建筑合影纪念,有人甚至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与149处单体文物建筑合影,他们以此表达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热心关注和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认同。
冰城最美的“寻梦人”
1、30天走遍117座单体文物保护建筑
姓名:张晓峰 男 51岁 出租车司机
记者在“寻找城市的印迹”摄影比赛现场采访到了获得一等奖的张晓峰师傅。张晓峰说:“我感到博物馆组织的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很高兴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志愿者。”原来,张晓峰一直对摄影和古建筑都很感兴趣,他已经坚持拍摄城市老建筑10余年了。尤其是他由于职业原因,每天在城市中行驶,让他很容易找到这些建筑。张师傅说,他经常拉着外地游客去看一些有意义的老建筑,通过寻找、探索老建筑背后的历史,可以让他获得很多历史知识,这种“寻找城市的印迹”方式可以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哈尔滨的历史。
2、杨志强 男 30岁 文化站站长
获得摄影比赛二等奖的杨志强十分腼腆,但是一说起他在一个月时间里去寻找城市保护建筑时的心情,他又变成了口若悬河的热情人。杨志强说,我一共有34幅摄影作品被评委组采用,这些保护建筑的历史与内涵我都进行了细致考查,越是了解这些背景,越是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这座城市,感到我的血肉与之相融。
3、齐束男 男 32岁 医大一院
“通过这次摄影比赛,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这个城市有很多好东西宣传的还不够,保护的也不够。”摄影爱好者齐束男说,我们有一些保护建筑被掩藏起来甚至于被破坏了。他希望国家要更加重视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缮,并通过宣传唤起公众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热情。记者了解到,一个月时间,齐束男与保护建筑合影上百张图片,其中24张图片获奖,这也使他荣获了本届“寻找城市的印迹”摄影比赛二等奖。
4、王欧歌 女 9岁 团结小学校学生
记者看到王欧歌时,今年只有9岁的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是本届摄影比赛三等奖获得者。作为本届参赛最小的作者,王欧歌获得了现场所有参赛者的赞赏。王欧歌说,感谢这次活动,我有10幅作品获奖。通过这次“寻找城市的印迹”活动使我了解到身边还有这么多的文物建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孩子们能参与进来,了解历史、增长见识。
南岗博物馆介绍:
南岗区博物馆位于联发街1号,其主体是哈尔滨市历史建筑。于2010年10月正式面向社会开馆,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全省唯一的区级展馆。博物馆通过依路兴起、城乡嬗变、商贸繁荣、生活百态、医疗与卫生、教育与人才、建筑与往事、文化与艺术、红色特工、世纪风云、情景再现室等13部分展区展示了南岗自兴起到解放的历史发展进程,突显了南岗中西合璧、多元文化、相融互促的格调,是集文化传承功能、教育主导功能、交流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展馆,也是南岗区文物保护工作的主管单位。
——哈尔滨翻译公司
译声哈尔滨翻译公司目前是国内专业的翻译机构之一,译声哈尔滨翻译公司秉承“诚信 专业”的服务理念,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流翻译服务。了解更多信息:请直接致电:400-600-6870咨询。
发表评论: